低至3.4%!负债端传导或推动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
年中促销来临,部分银行争相推出低消费贷产品,利率基本维持在3.6%—3.7%,甚至低至3.4%。
一直以来,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当前消费增长乏力,部分银行以期通过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弥补这部分信贷增长缺口。同时,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专家认为,负债端成本下降后,或将传递到资产端,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不过,考虑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未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贷款利率持续走低
从企业端来看,5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3月一般贷款中,近四成的贷款利率低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从个人端来看,近期部分银行争相推出消费贷优惠产品,利率基本维持在3.7%左右,甚至低至3.4%。工商银行的“工银融e借”,年化利率低至3.6%;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E贷”产品,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年化利率为3.7.%起;农业银行推出的6月特惠消费贷利率则达到历史最低,低至3.6%,最高可贷30万元;交通银行的“惠民贷”最高额度达50万元,利率低至3.6%。
上述银行推广消费贷的方式也五花八门,除了传统页面推广外,有银行甚至在直播间售卖产品。例如宁波银行主推最高20万元,年化利率低至3.98%的产品,其中新客首借年化利率低至3.6%。6月7日,“宁波银行宁来花”的官方账号还在抖音推出了新客贷款低至3.6%利率的直播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低利率消费贷申请门槛较高,一般会根据客户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情况、工作单位、负债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除对资质有所要求外,时间限制、活动限制也是这一波消费的特点。
消费增长乏力 银行推出超低消费贷
自疫情进入尾声以来,国家的重心开始放在促进内需,扩大消费上。2022年12月,原银保监会提出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将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一系列扩大需求的表述。
2023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推动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2023年2月,商务部表示把2023年确立为“消费提振年”。
但从实际数据来看,消费增长乏力。5月11日,央行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增加6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同比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1156亿元。
“当前居民部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住户贷款,尤其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所以部分银行通过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弥补这部分信贷增长缺口。”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为应对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那么,通过低利率的消费贷能否有力推动消费?周茂华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恢复元气阶段,消费者信心恢复需要一定时间,类似伤疤修复期,但经济复苏趋势明朗,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趋势正在逐步改善。
如何才能有效提振消费?董希淼建议,要高度重视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例如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存量贷款利率等。同时,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此外,应加快采取综合措施,稳住和扩大居民日常消费。例如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通过提供信用卡分期、汽车贷款等产品,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消费。
负债端或将传递到资产端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继今年连续多次降低存款利率以来,6月7日—8日,国有银行纷纷表示将再一次降低存款利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大型国有银行再次降低存款利率这主要是针对近两年来居民存款金额上升较快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2022年我国居民存款上升了19.9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就上升接近10万亿元,这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投资信心不足,消费者有预防性储蓄的行为。通过多次下调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资金进入到投资领域和实体经济,也有利于刺激消费。存款利率下调之后,LPR等长期贷款的报价利率上未来可能会相应地下调,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5月15日,央行在202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下一阶段要“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意味着尽管年初以来宏观经济处于回升向上轨道,但在修复力度整体温和的背景下,短期内各类企业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信贷利率还有小幅下行空间。另外,二季度以来楼市再度转弱,意味着未来居民房贷利率也会较大幅度下行。这样来看,当前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也不排除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贷款利率下调做好准备。
王青认为,短期内存、贷款利率下调,是当前物价水平偏低背景下支持经济修复的有效举措,也是利率市场化取得进展的标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过下调政策利率来带动市场利率下行的迫切性,保留更多政策空间。
不过,银行净息差正在不断承压。5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已收缩至历史低位水平,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较2022年下降21BP、16BP、4BP、25BP至1.69%、1.83%、1.63%、1.85%。
5月22日,西南证券发布研报称,目前工商银行在内的21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已经低于监管和自律机制要求。在持续推进LPR改革前提下,商业银行让利明显,息差持续收窄。商业银行在平衡金融让利和自身盈利双目标下,主动调整了资产期限结构,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上升。
对于后市预测,周茂华表示,目前部分消费信用贷利率低于房贷利率,一定程度反映产品过度定价,导致相关产品与风险不够匹配。从国内消费需求逐步复苏,机构加强风险定价和管理等,预计下行空间有限。
“负债端成本下降后,或将传递到资产端,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不过,考虑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未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董希淼表示。
- 今日推荐
- 今日速递